7月10日,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,公布了4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。这些案例中包括投资理财、刷单返利、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等诈骗类型,民警分析此类电信诈骗套路,提醒群众注意防范,守好“钱袋子”。切勿被蝇头小利所迷惑,让你先行垫付资金的刷单兼职行为都是诈骗。图源:国家反诈中心案例一 轻信“香港高管”被骗数百万元今年3月至4月间,受害人李某在网上结识一名自称香港某公司高管的男子,被以投资理财获取暴利为诱饵,诱导其在多个银行账号转账,共计被骗数百万元。贵港市公安局港北分局经过深入侦查,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,追回损失552.6万元,成功破获这起特大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,这也是今年以来广西公安挽回损失数额最高的电诈案件。防范提示:勿轻信“理财大师”,别下载陌生App民警提醒,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、短信、网页等多种渠道发布推广投资理财的信息,寻找诈骗对象并建立联系,让受害人先在涉诈App(虚假投资平台)上帮其操作,制造“稳赚不赔”的假象,最后诱导受害人转钱到涉诈App上,实施诈骗。因此,网络交友需谨慎,不要轻信所谓“公司高管”“理财大师”等虚假身份以及“内幕消息”“稳赚不赔”等花言巧语,不要下载陌生App。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投资平台,避免上当受骗。案例二 刮开兑奖券被“刮”走100多万元今年1月,南宁市公安局南湖分局成功破获一起刷单返利诈骗案。受害人覃某在家中收到并打开陌生快递后发现一张兑奖券,刮开中奖后扫描奖券上的二维码联系“客服”,之后覃某收到了所谓“奖品”,便对“客服”产生了信任。在“客服”的一步步诱导下,覃某下载涉诈App,并参与刷单任务。在完成多笔刷单业务后,被对方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继续转账“修复任务”,覃某转账100多万元后发现被骗。警方迅速行动,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,追回损失140.3万元。防范提示:“足不出户赚钱”是噱头,骗钱是真案例三 为获高额“扶贫基金”被骗2.45万元今年3月,贺州市民义某收到一份陌生快递,内装有一份印有机关单位“印章”的“文件”,称只要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并提供相关资料,就能获得高额“扶贫基金”。义某随即按照“文件指引”到指定软件平台注册信息,被以“先缴纳转账手续费方可申请”“信息输入错误”等理由先后支付2.45万元后,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并报警。目前,案件已告破,抓获嫌疑人3名。刷单返利类诈骗是目前最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,诈骗分子通过网页、短信、社交软件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,以“足不出户、高额佣金”为噱头吸引受害人,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的刷单App进行所谓的“进阶任务”,承诺通过刷单可以快速获利。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,收到此类信息时,不要轻信,不要参与刷单。在参与任何网络盈利活动或者收到中奖信息时,保持警惕,勿贪心,避免被骗。防范提示:勿轻信陌生快递文件民警提醒,此类诈骗往往“紧跟”时事热点、重点政策,利用群众对政策理解的偏差,再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信任,继而实施诈骗。在日常生活中,收到来源不明的快递时,不要轻易相信其中附带的文件或信息,看似带有机关单位“印章”的文件,应仔细核实其真实性。若有疑问,可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确认。同时,不要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,不要随意提供个人敏感信息(如身份证号、银行账户等)。也不要向任何陌生账户转账,特别是在对方提出各种名目的费用(如手续费、解冻费等)时,更应保持警惕。案例四 出租“手机口”给诈骗分子今年3月,广西3人通过提供通联手机协助境外诈骗分子实施“手机口”诈骗,即通过聊天软件将自己的手机与诈骗分子通联,诈骗分子通过远程操控通联手机,向受害人实施诈骗。我国境内先后有2名受害人被骗16万元。目前3人已被公安机关抓获,并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立案侦查。防范提示:废弃“两卡”应及时办理注销民警提醒,废弃的电话卡、银行卡不要随意丢弃,对于不再使用的“两卡”,应及时办理注销手续,保护好个人信息。非法出租、出售个人电话卡、银行卡属于违法行为。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、手机、银行卡、网银U盾等个人物品,防止信息泄露。若接到可疑诈骗电话、短信等,应保持高度警惕,并及时拨打96110或立即向辖区公安机关举报。来源:南国早报客户端编辑:覃柳颂复审:韦彩坪终审:权晓莺右江日报社全媒体出品声明:转载仅为分享更多新闻信息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0776-2893950删除,谢谢!不想错过重要推送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